致股東報告書

2021年全球仍籠罩在COVID-19威脅之下,疫情打亂了世界供應鏈,也帶來了海運缺櫃塞港、能源與原物料價格超乎預期的飆漲、工作與生活習慣的改變等,均考驗企業經營的應變能力。在如此深具挑戰的一年,永豐餘各子公司在專業經理人團隊的帶領及所有同仁的努力之下,營運表現不凡,2021年合併營收新台幣852.99億元,年增16.47%,歸屬於本公司業主之稅後淨利新臺幣52.04億元,每股盈餘新臺幣3.13元。

2021年,全球面對疫情、通膨與氣候變遷三大風險。COVID-19病毒變種快速,各國不定時重啟防疫措施阻斷人員流動,持續影響全球原物料價格及供應鏈的擾亂。今年1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7.5%,創40年來最高;歐元區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5%,連續六個月上升;中國去年10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年增13.5%;台灣消費者價指數從去年8月連續5個月突破央行警戒值2%,12月來到年增率為2.63%,在通膨壓力備增下,美國聯準會今年啟動貨幣緊縮三部曲,結束QE、升息、縮表,打擊通貨膨脹。此外,氣候變遷衍伸的碳邊境稅及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環境永續目標,對企業經營亦增添營運挑戰。

面對企業經營的各式挑戰,永豐餘專業經理人團隊秉持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先生「專精創新‧循環永續」的核心經營理念,因應變動不斷調整步伐、快速應變,發揮永豐餘「投」與「控」的最大綜效。簡述2021年永豐餘經營重點及展望如下:

  • 投資育成:永豐餘自2012年轉型為投控公司,以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商業模式,孵化旗下子公司,待各個事業成熟後,再透過資本市場回收資金。目前已有元太(8069)、太景-KY(4157)、申豐(6582)等掛牌,永豐餘消費品實業(6790)亦於2021年9月掛牌上市。
  • 落實ESG:正式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從公司治理、環境永續、員工關係、責任供應鏈、利害關係人管理、社會參與等面向上積極管理。其中,在公司治理面向上,2021年旗下子公司永豐餘工業用紙公司籌組首檔依據綠色貸款原則之聯貸案,依國際財經媒體《The Asset》指出本聯貸案為臺灣聯貸市場中,第一筆依據亞太地區貸款市場協會所發布之2021綠色貸款準則(APLMA Green Loan Principles 2021)標準策劃,並經第三方專業機構認證之綠色聯貸案。在環境永續面向上,憑藉五大全循環系統實踐減碳零廢棄的願景,獲頒國內多項大獎,包含「台灣企業永續獎」、「第18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獎」等。
  • 持續創新:面對全球2050淨零碳排的挑戰,永豐餘成立「永豐餘學院」,提出「醣」科學的創新應用。永豐餘以農業起家,農林資源就是本公司的原料,醣就是本公司的素材,永豐餘已有完整的五大全循環,透過醣可以創造潔淨能源、研發代塑的材料,可望成為碳中和的新解方。

在永豐餘即將邁向百年之際,全體經營團隊將以「醣」為發展基礎,低碳、低耗能、去石化為三大策略,落實集團五大發展方向:

  • 能源及能源管理:提升再生能源占比並以智能化應用減少能源耗損。子公司中華紙漿台東廠新增沼氣發電及造粒設備;永豐餘工業用紙揚州廠增設汽電熱回收系統以及沼氣回燒、永豐餘工業用紙新屋廠已啟用全臺第一座工業用零燃煤SRF鍋爐,後續將協助跨產業處理固體回收燃料;永豐餘消費品實業則開發SRF來源多樣性,提高SRF混燒比例。透過上述設備、技術的投資,逐步減少燃煤使用及碳排放、拉高再生能源產製率。
  • 智慧製造數位轉型:以工業互聯網科技加強各子公司上下游生態鏈之成型,加區塊鏈實際應用以AIoT深化智慧製造,並透過6 Sigma將生產規模良率最大化,提高顧客滿意度,同時降低營運成本。
  • 持續循環經濟的發展:除了透過廠內落實循環經濟,本公司將步出廠區,把廢棄物資源化的技術帶進跨產業,運用沼氣發電的厭氧菌或是其他的新技術,可發電自用,一方面可提高再生能源自主性,二方面也可減少廢棄物,達到淨化環境之效。
  • 醣經濟下新材料的開發:以永豐餘學院平台跨國際、跨學科的醣科學討論為本,提升本集團醣研究的創新價值,賦予材料全新功能,發展可再生且低碳的環境友善綠色材料,用以替代目前人類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石化塑料,達到以紙代塑的目標。
  • 持續新創公司之投資與孵化:永豐餘工業用紙預計以臺灣永豐餘工紙公司為主體申請在台上市;永道射頻技術將進行股權架構重組並進行在台上市相關規劃。

2022年COVID-19依舊影響著全球經濟,永豐餘將秉持穩健經營的核心思維,審慎評估營運風險,致力公司五大發展方向,並持續創新轉型,精進企業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永續發展,為股東創造合理的長期投資價值。

 

敬祝   

身體健康!事業發達!